当下就是良师

#当下 #状态 #觉醒

一般而言,只要是不舒畅,不管是什么样的不舒畅,我们都当做坏事看待。可是对于修行人或精神战士(渴望认清真相的人)而言,失望、尴尬、脑怒、不快、愤怒、嫉妒、恐惧等等情绪却不是什么坏消息,它们反而能让我们清楚自己碰到什么事会退缩。每当我们宁愿让自己退缩或崩溃时,这些情绪却教我们昂首挺胸、向内观照。这些情绪很像信差,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卡在什么地方。当下这一刻就是良师;幸运的是,这位良师随时都在我们身边。

有些人或事会揭开我们以往还未解决的问题。碰到这样的人或事,我们都可以当作喜讯来看待。我们不必刻意猎奇什么东西,也不必刻意制造某种情境来试探自己的局限。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这些悬而未解的问题,规律如同时钟一般。

每一天,我们都有许多机会让自己开发或封闭。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处理任何状况,那其实就是探索自己的大好机会。情况实在太不像话了,太过分了,我们觉得自己简直糟透了。我们不论如何就是没有办法掌控大局,让自己全身而退;我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。基本上,生命已经使我们动弹不得。

这很像你去照镜子,却看到镜子里面的一只猩猩。镜子在那里照着你,你看到的东西实在很糟糕。你把镜子转来转去,想让自己好看一点。但是不论怎么转,你看起来还是像只猩猩。生命令你动弹不得,你要就接受眼前的状况,要不就推开,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。

大部分人都不会把这些状况当做功课来学习。我们“不自觉地”怨恨这些情况。我们像疯了一般的逃掉。我们用尽各种方法躲避。我们碰上了危机,再也无法忍受了(药瘾、酒瘾由此而生)。我们想缓和眼前的状况,在里面塞一点柔软的东西;不管什么东西,只要能减轻痛苦,我们就上瘾。事实上,这个世界的物质崇拜就是源自于这种心境。我们已经发明了太多的方法来娱乐自己,我们总想让自己远离当下这一刻,把尖锐的边缘磨圆,把它的声、光等等关掉,免得承受那痛苦的冲击。

禅定是一项邀约,邀请我们到达自己的极限时,不要被期望和恐惧冲昏了头。透过禅定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意念和情绪,也可以放下这些东西。禅定令人鼓舞的地方在于:就算我们选择的是封闭自己,也不可能封闭得不自知。我们会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封闭。光是看到这一点,便足以照亮无知所形成的黑暗。我们会看到自己如何逃避,如何闪躲,如何让自己忙碌,免得自己的心被看穿了。不过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心其实是有能力敞开和放松的。

失望、尴尬等等感觉不舒服的东西,基本都是一种死亡。我们失去了立足之地,无法再统一自己,也无法再主导任何事。由于不明白大死亡之后能重生,所以我们一味抗拒对死亡的恐惧。面临自己的局限并不是什么惩罚。事实上那是一种健康的征兆,因为那表示我们濒临死亡的境地时,至少还能感觉恐惧与战栗。更进一步的健康征兆是,它告诉我们不要再挣扎了,应该要开始正视那胁迫着我们的东西。失望、焦虑这些东西都是信差,它们会告诉我们即将进入未知的领域。

对某些人而言,连卧室的衣柜都可能是未知的领域。对其他人而言,外太空才是未知领域。会激起希望或恐惧的东西,对你我来说都不一样。譬如有人一搬家便束手无策。有的人恐高。什么东西逼我们面对自己的局限并不是重点,重点是我们迟早都会碰到自己的局限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:一次有3个人一起去乡村感受田园风光,路过一个村庄,村口有一只大狗,赤眼森牙,对着它们咆哮,还想挣脱绳子跑过去咬它们。它们保持距离绕过这只狗,赶紧走进村庄。才刚走进去,绳子突然断了,狗对它们冲了过来。有两个惊叫了起来,呆在那里无法动弹。另一个人转过身去,以最快的速度对着狗冲过去。狗觉得非常意外,突然停了下来,夹着尾巴跑了。

我们的对手可能是只哈巴狗,也可能是恶犬,不过真正有趣的问题是:接下来呢?

精神之旅就是要超越期望与恐惧,跨进未知的领域,继续往前走。精神修行最为重要的也许就是继续往前走了。通常我们逼近自己的局限时,都会想那两个惊叫起来的人一样,吓的呆立在那里。我们的身体呆住了,心也呆住了。

遇见自己的对手时,我们要任何对治自己的心呢?与其沉溺或排斥我们的经验,不如让情绪的能量、自己的感受直透心底。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,做起来十分不易,它可以说是最高贵的生活态度,绝对的慈悲之道(培养勇气与善心之道)。

我们在佛法里时常听到“无我”这个东西。这个观点很难领会:它们到底在说什么啊?如果说的是精神官能症,我们会立刻明白,因为那是我们都相当了解的东西。可是“无我”到底是什么东西?每当我们面临自己的极限时,如果能不沉溺也不压抑,并试着去彻底了解自己的真相,我们心里那个僵硬的东西就会溶解。不论生起的是什么能量(愤怒的能量、失望的能量、恐惧的能量),那能量都会使我们软化。那能量只要不是固定在某个方向,就会刺透我们的内心,把我们整个人打开。无我就这样被发现了。我们平常所有的看法在这种状态里会全部崩解。面临极限不是一种障碍或惩罚,而是找到了门径,向圣境与人性无条件的善迈进。

这条路从静坐开始是最安全而有效的。做在垫子上的我们会慢慢抓到不沉溺也不压抑的旨趣,以及任由能量在那里活动的感觉。就是因为这个道理,所有我们每天都要静坐,每天都要和自己的期望和恐惧一再地做朋友。静坐能播下一些种子,使我们在混乱的生活中保持清醒。觉醒虽然是渐进的,也是慢慢积累的,不过我们真的会因此而清醒。我们打坐不是为了要道行高深,而是要在生活中更加清醒。

静坐最先发生的事就是我们终于看到眼前的真相了。这时我们虽然还是想逃避,想沉溺,可是却很清楚的看到自己想逃避。有人也许会认为,只要清楚的看见自己的真相,问题就会立刻消失,可是其实不然。我们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看的很清楚罢了。就因为我们愿意认清自己的沉溺和压抑,沉溺和压抑自然会慢慢耗尽。耗尽和脱离是不太一样的,因为你会产生比较开阔、宽大而又解放的观点。

要保持在沉溺和压抑之间,不偏于一方,就必须不论心里发生起什么念头都不做评判,只是让它自然的生灭,再回到当下的开放状态中。打坐要做的就是这件事。念头一生起,我们即不压制也不任其盘踞在心里,而是承认它,让它自然息灭,然后回到当下(“把我们的心领回家”)。

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和自己的期望恐惧如此相处。过了一段时间,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停止挣扎,而学会放松下来。我们回到当下清新的一刻,不再和自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。

这件事必须渐进地、有耐心地进行。要多久?我认为必须倾余生之力来进行这些事。基本上,我们会渐渐地开放,学到更多的东西,跟人类的痛苦及人类的智慧的连接也会更深。我们彻底而完整地了解人类的痛苦和智慧,而越来越具足慈悲心。这个功课不会间断,我们永远都有东西要学。这样我们才不会变的自满而落伍,放弃学习的机会,不再接受任何挑战。我们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一再遇到那一只恶犬。

我们可能以为自己愈是开放,愈是需要更大的灾难来迫使我们达到极限。然而,有意思的是,当我们越来越开放的时候,大的灾难会立刻把我们唤醒,小事则会在我们不留意的时候突袭我们。然而,不论大小、颜色、形状如何,要点仍然是向生命的不适贴近,清楚的加以观察,不要只是一味的保护自己。

练打坐不是要追求什么理想状态(刚好相反)。我们只是要和自己的经验共处,不论是什么经验都一样。如果有时候我有某种洞见,有时候没有,这就是我们的经验。有时候我们敢接近那令我们害怕的东西,有时候不敢,这也是我们的经验。“当下这一刻就是良师”,确实是很深奥的开示。

只是看着当下所发生的事(这就是有关当下的教诲)。我们可以和当下的实相同在,而不与其解离。我们在痛苦中觉醒,在快乐中觉醒,在疑惑中觉醒,也在智能中觉醒。在我们那怪诞而又深不可测的日常生活中,每一刻随时都可能觉醒。